公告:

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经验学习>>正文

北京挂职学习手记(十二)人大附中之行

发表日期:2009/4/29 15:11:4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613位读者读过

人大附中之行427

    今天是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检查的日子,上午十点钟省级专家才能抽定学校。苹中分校在周五的行政会上,做了详细的预案,包括一旦抽到之后的各种安排。而同一天,人大附中有一场报告,区教委通知各校校长前去参加。书记对我说:“这场报告非常值得一听,我很想去,但很遗憾去不了。周一你和史校长(原西井中学领导)一起去。”

    周一上午七点钟,随教委安排的大巴前往位于中关村的人大附中。得知今天的活动时间为一天,赶紧通知学校食堂我不回去吃饭了。因为上周二去金二小活动不知道要通知食堂,食堂的老师一直等我到近一点钟,看我还没去吃饭,又跑到白校长办公室问……特别的负责。

   

    两边的对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

    我们是旁听生,正式学员有三种人:一是上海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学员;二是北京市先锋校长培养基地学员;三是外地名校长(不在这两个基地中的)。当我听到南师附中王占宝校长的名字时,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机会难得。

    上午的内容是《人大附中创新之路(上)》。主要是观看了几个视频,一是刘校长和卓越校长培训基地学员的座谈。这个基地共有名校长20名,是从上海几百名名校长中脱颖而出的,我们看了简历,大多是特级校长。二是人大附中简介的宣传片以及中外教育家眼中的人大附中视频等。三是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张越对刘校长的采访。这些碟片我都带回来了,回校可以组织观看。

    在下午的《人大附中创新之路(下)》报告中,刘校长结合学校的案例,针对“以人为本,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体会,谈到四大方面:

一、一个都不能少是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需求。人大附中曾开设“一个人一个班”、“两个人一个班”,成功转化了一个名叫小新的“双差生”,在毕业之际,小新同样领取到了一张只有他一个人是学生、其他全是老师的“毕业照”(因为这个班只有他一个人)。

二、满足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是以人为本的彻底体现。

三、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根基。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局为重,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中国当代教育家  人大附中 刘彭芝校长

    刘校长1989年由一名教师(她说她没有当过教研组长,没有当过部门主任)直接上任人大附中副校长,1997年任人大附中校长。上任5天,就制定了“创办世界一流的中学”的办学目标,大家都以为她疯了,但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领着大家一起干,终于实现了宏伟目标。一届学生考150个清华,这是当初谁也想不到的!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刘校长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她做了那么多实事,但总结起来还是缺乏系统性,让如饥似渴的我们总觉不过瘾。还好,报告结束后,每人赠送一本刘校长的书《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倾注了刘校长的心血,她曾为写这本书失音三个月无法说话。我将认真拜读、细细揣摩。(读书笔记另附)

    午间,观摩了校园艺术节。各社团种类繁多,活动丰富。

  

烹饪社团                                                      德国文化

  

韩国文化                                                 这几个学生是韩国人

  

    学生参与面非常之广。人人懂礼貌,人人是主人。到北京来了两周多,去过的也不止一个学校,但从没看见过哪个学校学生不穿校服的。上元小学的苏校长第一天到六一小学,发现六一小学每个学生除了穿校服之外,每天进校门时还都戴着小黄帽,苏校长问一个学生:同学,你们为什么进校门要戴黄帽子啊?学生回答:老师,我们戴的不是黄帽子,我们戴的是校规。

    苏校长在第一天下班时告诉我们的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