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经验学习>>正文

北京挂职学习手记(六)音乐课令人震憾

发表日期:2009/4/17 8:27:2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680位读者读过

音乐课令人震憾  4.16

    昨天晚上睡得特别好,吃完晚饭已经七点多,回到宿舍,洗完澡,大概八点半的样子就已经进入梦乡,这是我来北京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睡到自然醒,拿出手机一看,才五点钟。哎呀,那叫神清气爽啊!

     上午完成了两件事。一是帮着看了苹中分校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后勤保障安全这一块。他们的一套规章制度有六七十页,方方面面都很详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二是学习了他们初一年级组长设计的主题班会材料,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这篇设计已经入围北京市(省级)优秀主题班会选集。李校长让我写一篇点评。我心里有点犯难,因为我就当过一年半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也没分管过。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吧。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细致研读了设计稿,又上网搜索了大量“主题班会基本要求”方面的文章,认真学习,终于在午饭前交稿了。点评虽然无需太长,但要点在点子上,还真不容易(李校长说写得很好,有高度,后来她就加了结尾的一句话就交上去了)。

 

    下午也是两件事。一是听课,二是学校再次召开初中建设工程准备工作人员会议,再一次分工和动员。

 

音乐课令人震憾

    苹中分校除了领导推门听课以外,每周都有公开课。这周的公开课是生物和音乐。昨天因为有其它事,没抽开身(北京话,呵呵),生物课没听。今天一早,我就主动去约李校长:“李校长,今天下午初一有一节公开课,您去听吗?”“去听啊。”“那您带上我?”“好嘞,带上你!”

    我起初对音乐课还真不够重视,连相机也没带。后悔啊。不过,学校每节公开课都有专人摄像,等初中建设工程检查完,我去找信息中心的老师,把这节课的视频拷回去。

 

    我想先把课堂过程介绍给大家,为了避免版权侵犯,在此特申明:本节课教学设计及授课教师为: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分校音乐教师:张冠。

 

    音乐教室在顶楼(五楼),桌子是那种右手边有写字板的。上课前,学生已经在里面坐得好好的,没有一个人随意走动。我数了一下,这个班一共29人。

    上课铃打两遍。铃响之前,教师播放了一段轻松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苹中分校是“友善用脑”实验学校,听音乐、喝清水、做手指操、冥想、画思维导图……这些在学校都已经用得很好了。

    15:25 第二遍铃响,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很整齐地起立,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应:“同学们好,请坐下。”

   这时还有老师陆续进来,每进来一个老师,学生都齐呼老师好。

    导入: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被称为“乐圣”,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贝多芬)

    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贝多芬吗?学生介绍---老师介绍(尤其在屏幕上打出贝多芬的老师莫扎特对他求学时的一句评价:有朝一日贝多芬必将震惊全世界!)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交响曲》,走进贝多芬的最高理想。

   15:30请欣赏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指挥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节选),播放之前出示三个问题:1、你听见了什么旋律?(欢乐颂)2、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独唱、合唱、重唱、合奏)?3、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大气、恢宏、欢乐……)(多媒体播放、学生欣赏、教师板书)

    如何在耳聋的情况下写作音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后出示提示:1、坚强不屈的意志2、乐观的人生态度3、不为物质财富所困扰、向往和平与欢乐4、崇高的音乐素养、扎实的音乐功底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贝多芬是如何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音乐的。(多媒体暗示乐谱1 2 3 4 5 4 3 2 1,颜色由深入浅,老师提醒:由深到浅表示音量由高到低)

   学生唱了七八遍,最后两三遍时,学生张嘴唱,但没有出声。

   同学们:刚才的几遍我们都没出声,我们的心里有音乐吗?(有!)同学们,刚才我们虽然没有出声,但心里都感受到了旋律,对吗?那是为什么?

    贝多芬就是比我们多记了很多遍,凭着对音乐的理解,才能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音乐作品的,你们觉得对吗?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两句话:

   “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一分钟内希望写出的音乐。”

    -----节选自语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15:54 引导学生带着情绪再度欣赏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指挥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节选)

    《欢乐颂》表现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唱、一起体验。

    齐唱《欢乐颂》(先练习简单的发声,非常专业;再齐唱(屏幕显示歌词)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怀着火样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你光辉照耀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在”和“下”两个字打成红色。)

    通过刚才两遍欣赏、认真介绍以及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对旋律已非常熟悉,再加上歌词已经在屏幕上,教师并没有一句句地教,只是把“在”和“下”如何唱好做了讲解,之后又引导学生把三四两句再唱三遍。

   (学生唱得很好,我也和学生一起唱的。)

     同学们:咱们曲也会了,词也会了,那么,贝多芬的最高理想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答:平等、自由、团结……)

     教师点拨:平等、自由、博爱,都基于什么?如果战火连天,这些还能实现吗?(学生回答:和平)

    大屏幕出示贝多芬名言: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贝多芬

    教师总结贝多芬其人,并总结。

 

    板书设计非常好,可惜没带相机。我把我自己听课笔记上的拍下来,试了几次效果都不好,只好作罢。

 

    为了迎接初中建设工程检查,下课后,于书记又召开了工作人员会议,所以就没再集体评课了,但教务处给听课的领导、教师都发了评价表,要求明天上交。

 

我来评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

1、  课前听音乐,体现了“友善用脑”的要求,将学生的心引进课堂。

2、  体现了“寓德于教”,很好地完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通过听音乐、介绍音乐家的生平、性格、人生态度、音乐才华、最高理想,引领学生体验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对“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通过体验贝多芬面对挫折时坚强不屈的意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意志品质培养。

3、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介绍贝多芬生平、到理解贝多芬的最高理想,都是由学生讲再由教师点拨;在教唱《欢乐颂》时,主要是以学生唱为主,只强调了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做到了“学生会的就不用教”。

4、  整节课过渡非常自然,问题呈现的时机把握得非常好。

5、  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欣赏----带着情绪再度欣赏----齐唱《欢乐颂》,学生不仅仅实现了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更实现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6、  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出示语文教材《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两句话,加深了学生对贝多芬其人及音乐的理解;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又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7、  对音乐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掌握。

8、  教师素质高,亲和力强,音乐功底高。学生和听课教师都被其深深吸引。

9、  板书设计重点突出。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不够。如“在”和“下”,只说了“在”要抢先唱,“下”要注意音准,没有教给学生“为什么”。

2、板书字写得不够好,如果有一笔好字,和贝多芬的音乐相配,那就是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