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6
发表日期:2015/11/2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严华琴 有1533位读者读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备课时间:20 15 年11 月 19 日 总备课第 6 课时
教学内容 |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
教学目标 |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 3、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相关材料、学生活动 |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情景体验,相互倾诉。 想象看爸爸妈妈既要为生活奔波,有着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又要为我们操心,对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而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我们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观赏小品《唠叨的爸妈》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三、换位体验,理解父母。 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要么沉默不语,行动拖拉;要么针锋相对,言语刻薄,要么离家出走、伺机报复。你想过没有,父母对于你以上的行为,感受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的纸片,分成父母和子女两个不同的角色,体会面对不听话或行为不良的孩子,你的说教他们不接受时,你的感受。 再拿出绿色的纸片,按照上面的提示,把刚才的角色在互换一次,体验一次。 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感受。(体验:如果自己的说教孩子不接受时的内心感受:着急,好心不得好报,孩子不理解自己很伤心、失望,说教不管用时就开始唠叨,可能是自己方法不对,态度不好引起孩子逆反,可是又不知怎样解决。) 父母的唠叨里有什么?(爱、关心、担心、呵护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首先,你看待父母的眼光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伟大、智慧。你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评判事物。其次,你开始有了追求独立的愿望,你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再次,两代人缺乏了解和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理解多了,也就不会抱怨他们了。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
教学反思 |
学生对内容感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时能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授课时间:20 15 年 11 月 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