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六周升旗仪式
发表日期:2021/12/13 12:50:53 出处: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 作者:刘翠翠 有1764位读者读过
第一项: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第二项:介绍护旗手:七(3)班徐子轩、陈清
第三项:升国旗、唱国歌、敬礼。
第四项:国旗下讲话:七(3)班方雯欣。
第五项:颁发流动红旗。
附讲稿:
回溯苦难,矢志复兴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七三班的方雯欣,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溯苦难,矢志复兴”。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华夏儿女通过多种方式,追思悼念,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冬日的寒风,凛冽刺痛,而比这寒风更刺痛的,是人们对84年前那场灾难历史的沉痛记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家设立公祭日,让我们参加悼念活动,是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也是对过去、今日和未来的思考与启示。
思考之一,历史不能忘记,和平需要守护。今天的中国,已经远离了战争的烽火,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我们仍需铭记历史,铭记那曾经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铭记那曾经的苦难深重、满目疮痍!这让我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思考之二,国力更加强盛,和平才有保障。近代中国惨痛的历史辙印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人民只能遭殃。国家公祭日回放着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着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着未来的太平与安康。我辈当自强,方使国不受他人之侮。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要把这种英雄气概化为奋斗的激情,传承家国情怀,应对新的危机与挑战,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思考之三,全球共同努力,和平方能永续。自古以来,和平就是全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在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有众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加入到捍卫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我们中国人民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同学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下,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未来。国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更是一次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走在新时代发展的大道上,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