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发表日期:2011/2/23 9:06:3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27位读者读过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引言: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
(一)当代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
■管理重心: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即自己管理,靠自我)
■管理过程:从知识应用走向学习发展
(传统理论已不适应今天的发展需要,需要学习、提高)
三大特色:1、强烈的危机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
2、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社会要求为本;
3、以组织的变革和手段的创新为目标。
增强危机意识,以解决问题为本,组织变革和创新。
■管理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
必须坚持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的管理是最优秀的
文化管理是精神文明通过价值观,人的凝聚力来实现,它注重价值共同体的追求,注重凝聚引领发展。
(二)教育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的学校是自主发展的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的自主定位,自我资源调配与自我约束。
■学校的自主发展包括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目标是: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发展;
■学生自主发展的措施是: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自主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要,满足一切学生的需要就是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育不是科学,而是研究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有规律,因而,教育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性水平;
■教育更是艺术,因而教育要讲究艺术品位;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
■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是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学校的发展依赖教职员工的精神上的追求。
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教师职业本身就不能只是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教师专业发展更应当促进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忠诚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必须有对职业的忠诚(对得起这份工作);
■作为一种事业,教师必须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得起学生)。教师的价值既体现在职业上,更体现在事业上,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二)教师的使命感与专业精神
■使命感、历史责任感;
■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认清历史发展的轨迹,留下历史足迹;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定力才有魅力。
■拼搏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这应当成为我们的校园精神);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求实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
■团队精神:学会为他人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
(三)教师的道德与伦理追求
■合理合法是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
■学生的成功,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教师的根本追求。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社会效益是教师工作价值的最终标志。
(四)教师的能力建设
■判断决策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的决策);
■组织能力(课内外各种活动组织的能力);
■表达能力;
■评价与诊断教育问题的能力;
■反思与教学研究的能力;
(五)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谈不上学校的发展。
■一项教育改革没有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把创造还给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改需要教师的创造,而创造性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创造性的环境,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一)教师自主发展的措施
■充分考虑自己的兴奋点;
■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
■可能占领的制高点(相对优势分析);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专业发展基础;专业发展的目标;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相关性;专业发展的措施,以及需要学校的帮助)。
(二)教育目标的决策
■传统教育目标的单一性:注重知识,注重智力;
■现代教育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校课程选择的依据:
■时代性。即能反映社会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发展的最新成果。
■实践性。即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探索性。即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合性。即注意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
■人文性。即各门课程中是否注意了开发它的人文教育的价值。
■个别性。即学生是否有选择修习课程的机会,是否有利于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发展。
学校课程开发的建议:
■从微观课程(专题讲座)入手;
■逐步开放“课程超市”;
■积极开发研究性课程;
■创设自助式的实验课程。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
传统教学的特征:
■机械训练为主要特征;
■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应答;
■惩罚为主导。
现代教学的特征:
■1、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深入学生中参与讨论代替课前师生的问候。
■2、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3、培养团队精神与联系社会生活
■4、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重视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的本质与教学艺术
■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知识是从哪里来,以及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
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知识到哪里去,即它们在实践中有什么实际的应用。
■教材、学科体系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以学科体系加以编排的中小学教材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展开。
比如,数学总是从“数”讲到“分数”、“小数”。然后再到“有理数”、“无理数”。“分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数”。当一数不能被一数整除时,人们引进了“分数”的概念。
■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
思维中形成理论认识的先决条件是获得完整的表象。根据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识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就是: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源泉”。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感觉经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表象由一系列的感性材料组成,是人的感性认识的最高阶段。
(六)教育教学的评价与诊断
从为选拔服务到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
■从为学校选拔最好的学生,到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教育资源的分配,政治地位、金钱、能力、兴趣)。
■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过程是不可测量的。
■认知学派:要想理解行为就必须考虑隐藏的过程。
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
■知识:事实与原理。
■全面素质:科学与人文、智力与非智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健康体魄和学会做人等。
从与感情无关到与感情相关
■作为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结合的学科。
■兴趣是学科学习的最好动力。
从统一性答案到多样性答案
(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这三个是根本的研究评价的问题)
四、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主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任何的外部力量都不能代替。
■教师的发展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盲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能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进展中发现突破教学难点的措施,从而达到目标。
(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