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信心团体辅导报告
发表日期:2009/2/11 12:44:1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58位读者读过
初中生学习信心团体辅导报告
江宁区谷里中学 邹爱萍
一、 团体名称:“启航号”飞船
二、 团体性质:结构式的、封闭式的、同质团体
三、 团体目标:
Ⅰ、组长和组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真诚、尊重和快乐的氛围;
Ⅱ、通过活动让组员认识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引导组员抛开过去,关注当前真正要做的事情;
Ⅲ、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Ⅳ、让组员感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有能力去改变现状。
四、 团体规模:10人
五、 团体对象:来自不同班级的初一新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这些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都觉得初中的课程难度大,作业太多,时常因完不成作业而受到任课教师的批评,他们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本人有改变的欲望,经与咨询人员谈话后,接受入团邀请的。
六、 活动时间:共活动四次,一周一次,每次活动50分钟。
七、 活动地点:学校心理活动室。(因组员来自不同班级,只好选择午自习时进行)
八、 领导者(组长):由辅导老师担任。
九、 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 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及强化的结果,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环境,让他学习并固定下来。
2、人本主义 每个人内心都有向上、向善的要求,也就是趋于自我实现的生命原动力,如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或与外在的要求发生冲突,他就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对他“无条件尊重”,再此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相信他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并与之发掘这种能力。
3、认知学派 使你不愉快的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你对这一事件大的看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他内心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就能有效地改善他的外部行为。
十、 参考: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宁波出版社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团体活动设计:
单元 |
主题 |
活动目标 |
主要内容 |
准备 |
一 |
建立小组 订立契约 |
组员初步相识,了解团体的情况、目标原则 |
开场白,活动,相互介绍,订立契约 |
歌曲《找朋友》、《改变自己》,纸、笔 |
二 |
告别过去 面对现实 |
认识中小学的差异,学会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
训练注意力焦点人物访谈、分享对自己的希望 |
纸、笔,绕口令,大信封 |
三 |
认识自我 相信自我 |
帮助组员了解自己,尤其是优点,增强自信 |
相互按摩拉近距离,找自己的优点,体验自信的力量 |
用旧报纸卷成的纸棒,《我的优点》表格,纸、笔 |
四 |
展望未来 做自己的主人 |
对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分享通过参加活动自己的改变 |
游戏,自画像,分享自己的改变,喊出自信,结束整个活动 |
纸、笔,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小奖品 |
十二、实施过程:
单元一:建立小组 订立契约
目标:帮助组员间建立相互协作友爱的关系;组员了解小组的基本情况、目标原则;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协商订立小组契约。
流程:
1、 开场白:组长简单地自我介绍,宣布学习小组正式成立,真诚地欢迎大家的到来,并说明对小组的期望等。
2、 热身运动:“大西瓜 小西瓜”,目的活跃团体气氛,打消组员的防卫心理。
⑴、 组长宣布游戏规则:组长说“大西瓜”,组员要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拢成为一个大圆圈;当组长说“小西瓜”时,组员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拢成为一个小圆圈。
⑵、 待大家训练5次以后,相反再做5次,即口令为“大西瓜”时,组员的手指合拢为小圆圈;口令为“小西瓜”时,组员的手指合拢为大圆圈。等大家频频出错,纷纷大笑时,组长笑言: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不容易啊,终止游戏。
3、 介绍另一半:目的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营造融洽的团体氛围。
⑴、 组员围成两个圆圈,里圈的面朝外,外圈的面朝里;
⑵、 当两个同心圆围好后,开始播放歌曲《找朋友》,随着音乐同心圆转动,内外圈旋转方向相反;
⑶、 适当的时候,停放音乐,这是面对面的两个人组成一对,彼此握手寒暄,相互介绍自己(注意除姓名、班级、年龄外,还要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等);
⑷、 全体组员围成一圈坐下,每一对轮流向大家介绍对方,注意要用第一人称“我”;
⑸、 分享介绍别人或听别人介绍自己时的感受,并给予反馈。
4、 订立小组契约:目的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为后面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⑴、 组长简单介绍小组契约的含义、作用;
⑵、 大家一起讨论契约的内容,组长适时加以提示:如“我在小组内的发言不希望组外的人知道,怎么办?”、“我怎样做才能与大家融洽相处?”、“我不喜欢发言,因害怕别人笑话”……讨论结束后,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加以总结补充,并征求大家的意见,直至全体成员同意,最后将结果写在一张大纸上,全体成员(包括组长)在纸上面签名,然后将契约张贴在墙上,大家齐声读一遍契约。
⑶、 组长总结本次活动,在王力宏《改变自己》的歌声中结束活动。
组长反思:组长一开始忘记了组员是来自不同班级的,在开场时未加处理;把“订立小组契约”这一环节放在“介绍另一半”前面是否恰当些。
单元二 告别过去 面对现实
目标:让组员认识到中学与小学各方面的差异,引导组员摆脱小学时的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关注当前的学习生活,最终让组员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
流程:
1、 热身活动:绕口令比赛,目的激活气氛,训练注意力。
⑴组长出示口令内容:“肩扛一匹布,手提一瓶醋,看见一只兔。放下布,摆好醋,去捉兔,跑了兔,丢了布,泼了醋。”让大家练习一会儿;
⑵、每个组员轮流表演,看谁说的又快又清晰,大家评出最好的,组长给其发奖品。
2、 活动:焦点人物访谈。目的让组员认识到现在的自己和小学时的不同,认识中学和小学的差异,最终领悟到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⑴组员分成两个四人组,四人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焦点人物一人,记者一人,嘉宾两人。每一个组员在轮到做“焦点人物”时,必须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①、你觉得现在的你和两个月前的你有区别吗? ②、你认为现在的学习和小学相比,有哪些不同?(从课程、作息时间、学习环境、教师等方面考虑)③、对于中学的学习生活你曾经想象过吗?现在的中学生活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④、对现在的学习环境能适应吗?如果能,你是如何适应的?如果不能,你打算怎么办?
⑵、记者作简要记录,两位嘉宾可以追问某些问题或回馈某些看法,访谈结束后,由记者将记录交给“焦点人物”;
⑶ 、注意每人担任焦点人物的时间要控制好,每个人都做过“焦点人物”后在全组分享自己的问题,组长点评引导。
⑷ 、组长抛出问题“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容易,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容易”,在全组分享各自思考的结果,组长加以点评。
3、 活动和过去说byebye,目的让组员忘掉过去(包括以前的学习行为习惯),面对现实。
⑴ 、每个成员在纸条上写出小学时所获得的奖励、荣誉、表扬或者曾经受到过的批评、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并注明是一个小学生、儿童写的。
⑵ 、大家将这些纸条装进标有“过去”字样的大信封,当众封存好。
⑶ 、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新的希望
⑴每人发一张纸写对自己在初中三年的希望,为达到这个要求自己将做些什么?组内交流分享。
5、 组长总结本次活动并结束活动。
组长反思:小组深入的是否有点快,因为组员在分享过程中不是很投入,有些流于形式。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还要进一步加深。
单元三 认识自我 相信自我
目标 : 帮助组员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勇于挑战,敢于尝试。
流程:
1、活动:“按摩放松”,目的让大家放松心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⑴、 规则:组员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为另一人按摩背部,可以采取揉、捏、捶、拍、挠等方式。在过程中双方体验内心的感受,3分钟后交换。然后小组成员围成圈,先为各自左边的人按摩,再为自己右边的人按摩。
⑵、轮流分享接受别人按摩和帮助别人按摩的感受。
2、找找自己的优点:目的促进组员认识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发《我的优点》表格(见附表),让组员填写,对自己进行评价,寻找自信支点,写好后自由交流,然后在组内分享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
3、顶纸棒游戏:目的让组员在活动中感悟到自信的力量、信心作用。
⑴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旧报纸卷成的纸棒4根,指导组员学习用手心、手背、纣关节、额头等部位顶纸棒,注意顶的要领“一直、二稳、三平衡”,让纸棒尽量保持与地面垂直,顶着纸棒移动时要平稳,移动的方向同纸棒倾斜方向一致,随时调整平衡;
⑵、游戏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一人练习,一人看时间,时间到后互换,尽量让每个组员都能成功;
⑶、大家分享顶纸棒获得成功的感受;组长引导启发大家通过这个游戏感悟到:只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就会不怕失败,许多事情只要勇于尝试,就有成功的机会,学习也一样。
6、 组长总结本次活动,结束活动。
组长反思:准备的不够充分,纸棒不够硬,影响了组员的成功,下次要适当注意。
附表:在符合你的项目后的方格里打“☆”
我认为我…… | |||||
身体很健康 |
|
记忆力好 |
|
有同情心 |
|
爱笑 |
|
朗读很有感情 |
|
做事认真负责 |
|
声音很好听 |
|
很聪明 |
|
友善 |
|
爱干净 |
|
画画很棒 |
|
勤奋 |
|
能自觉完成作业 |
|
喜欢读课外书 |
|
做事有条理 |
|
字写得很漂亮 |
|
英语口语好 |
|
能主动认错 |
|
唱歌很好听 |
|
知识丰富 |
|
不懂就问 |
|
能早睡早起 |
|
对人有礼貌 |
|
会合理安排时间 |
|
上课爱发言 |
|
关心同学 |
|
勇于尝试 |
|
作文写得好 |
|
懂得感恩 |
|
幽默 |
|
跑步很快 |
|
不爱发脾气 |
|
懂得节约 |
|
射球很准 |
|
乐于助人 |
|
经常做家务 |
|
其他优点: |
单元四 展望未来 做自己的主人
目标:促使组员对自己的今后加以规划,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回顾整个小组的活动过程,相互分享参加这个活动后自己的改变,愉快地结束整个活动。
流程:
1、游戏“飞飞跑跑”,目的进一步活跃团体气氛,集中大家的注意力,锻炼大家的反应能力。
⑴、组长有四个口令,喊“1”做“飞飞”的动作,喊“2”做“跑跑”的动作,喊“3”做“跳跳”的动作,喊“4”原地不动;
⑵、在听到口令后,如没有反应或者做错了,高举右手大声喊道:“对不起,我错了”!然后坐到座位上,
⑶、做到最后始终没有错的同学获胜为止,组长给其发小奖品。
⑷、组内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2、画自画像:目的让组员体会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的我虽然不够理想、不够完美,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⑴、组长发给每个组员一张A4纸,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下能表现自己期望中的“未来的我”的画,
⑵、画好后各自在组中分享图画并说明其含义,一人分享后其余组员给予一定的回馈反应,
⑶、待全组分享完,再依次分享对这一活动的感受、领悟。
3、大家都来说:目的让大家分享交流参加学习团体过程中的改变与进步。
全体组员围圈而坐,每人轮流分享自己与刚参加团体时有什么不同,参加团体后在哪些方面改变了,获得了什么收获。一个人分享,其他人给予回馈。(注意在分享时,如果组员对自己的认识不是太清楚的话,组长或其他组员可以给其适当提示)。
4、喊出自信来:目的让全体组员自我激励,增强自信。
⑴、每个组员写出两句最满意的自我激励口号,
⑵、大家交流讨论,把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口号写下来,熟读背诵,
⑶、组长带领全体组员手拉手围成圈,大声地把口号喊出来,注意语气要坚定、自信,重复三遍,大家热烈地鼓掌。
7、 组长作结束小结:感谢每位参加的成员以及对本小组的支持,并强调大家把过去的一切留在了这里(举着写有“过去”字样的大信封说),带走了自信、信心和勇气,虽然本次活动结束了,组长会时刻关注着大家的,相信大家一定会成功的;大家也可以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共同前进。
最后大家围成圈,手搭在一起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结束,大家离开活动室。
组长反思:
⑴、本人的能力所限,不知道一个团体辅导应该用多长时间,组员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就可以停止、结束整个活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⑵、学校心理咨询,特别是中小学,适当地主动出击,以动员名义略带强制的团体咨询似乎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入组后组长的工作,如何激发组员的热情,调动团体的动力。如果组长工作不力,即使是最初自愿形成的团体,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由于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心理辅导人员较少,而学生人数较多,团体咨询比个别咨询实用。